每到清明,在外务工人员都难抑思乡情绪,有回乡的冲动。祭奠先人,让人易感生命无常、人生苦短。“春节没回家,清明节一定要回家看看了……”倾听他们述说回家的理由,带着淡淡的忧伤,让人体会到的是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老人看一次少一次
打工赚钱、照顾家庭、拉扯孩子……漂泊在他乡,总难停下脚步,而亲情似乎渐行渐远。猛然回首,亲戚当中在世的老人已越来越少。
王富莲是湖南邵东县人,59岁。昨天上午,她在汽车站买了2张返乡的车票,打算清明时和丈夫一起回家祭奠先人,顺道看望她的舅妈。
20年前,王富莲跟随丈夫来到桂林打工,逐渐在桂林安了家。对于舅妈,王富莲心存愧疚。舅妈今年80岁,是王富莲所有亲戚当中属年纪最大的。但自从来到桂林打工后,王富莲便没有回去看望过。
每年过节,她总想着“明年再去看望她老人家吧”,可明年又明年,她始终没有抽出空来。直到去年中秋节,表哥来家里吃饭,谈及母亲身体状况不太好时,王富莲才猛然醒悟,既自责又难过。她念道:“80岁的老人了,我们看一次少一次……”
与王富莲夫妇同行的还有她的侄子和侄媳,他们回家看望自己71岁的母亲。父亲3年前去世后,他们想接母亲到桂林生活,可老人说受不了城市里的独门独户没人说话,宁愿独自呆在农村。他们这次回去看望母亲,还打算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来桂林生活,至少也要在桂林小住一段时间。
清明节亲朋大聚会
清明节,分散在各地的亲朋好友都回了家,很多人都把这个节日当做聚会的好时期,上坟扫墓倒成了其次。
刘滨洋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每年清明节,他都要回家扫墓,这是他那个家族的一个约定。在清明节,整个家族40多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
刘滨洋的老家在全州县两河乡,父母在全州县城打工,他还有一个姐姐,也嫁在县城。由于爷爷奶奶已去世多年,他在老家的亲戚已经很少了。
每年清明前,父母就会给刘滨洋和女儿打电话,让他们安排好工作,好在清明节回家扫墓。同样的,刘滨洋的兄弟姐妹也都会收到必须抽出时间回家的“命令”。
刘滨洋说,其实每年清明的时间都挺紧的,早上回到老家,连夜又各奔东西,但大家的重点是中午那餐饭,杀猪、杀鸡、下塘捞鱼……比过年还热闹。谁家的孩子结婚了,谁家孩子生子了,大家都在饭桌上宣布,和家人分享喜悦。渐渐的,大家都很珍惜这一年一次的聚会。
在桂林做生意的湖南人申斌也准备回老家,而且行程安排得非常满。村里几个和他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在广东打工,平时都只能在网上聊天,这次,他们已经约好要好好玩几天。
让爷爷看看孙媳妇
年轻时,总以为以后的时间很多,现在不想做的事,以后多的是时间去做。事实上却不是这样,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激烈的竞争让人忙得喘不过气来,这才意识到当年的幼稚让自己错失了好多机会。
今年32岁的李兵是湖南娄底市人,大学毕业后留在桂林工作。在老家,李兵有个83岁的爷爷,这些年来,父母忙于生意,他也一直都没有回去过。“以后有时间再回去看爷爷吧。”大学时,李兵常这样想,谁知参加工作以后,发现要抽出时间回湖南基本是不可能了。想起这事,李兵时常感到愧疚。
去年春节,李兵结婚了,婚礼是在桂林举办的。可爷爷因为身体状况不太好,没法来桂林。李兵的叔叔告诉他,爷爷很想来看看孙媳妇,“你爷爷说过你是长孙,他见不到长孙媳妇,死了也会觉得遗憾。”这句话,李兵一直记在心上。
前两天,李兵跟妻子商量后,两人都把今年的工休假请了,趁着清明节一起回湖南看爷爷。
和李兵有类似情况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陆岩是叠彩公安分局一名年轻民警,他的老家在新疆,参加工作后便很少回家,清明节期间,他天天都要值班,考虑到工作的重要性,他放弃打请假报告,他把希望放在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