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但‘承包’了洗碗的家务,还主动要求给奶奶洗脚,真是懂事多了!”日前,家长夏先生谈起孩子的寒假生活,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龙年寒假,桂林的很多孩子得到了很不一样的寒假作业,为爸爸妈妈做早餐、为亲人送上春节祝福、开展社会调查、深入社区服务……各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渗透着“爱心”和“感恩”,引导孩子用细小的行动,表达对父母、对社会感恩的心。
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广西在2012年要深入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在广西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事实上,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感恩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形式,在全市大力弘扬“知恩、感恩、报恩”的感恩文化,倡导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感恩。
“你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们知道父母喜欢的颜色吗?”“你们知道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吗?”……寒假前,龙隐小学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让学生懂得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伟大无私的爱。近年来,我市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结合各年龄段青少年特点,设置和开展了许多活动,在加大学校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投入的基础上,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主题,在学校、社区中开展荣辱观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实践活动。
“心念父母人常好,志报师恩品志高”,我市教育部门组织的《知荣明耻,感恩践行》的讲座,从2008年起就陆续走进各中小学校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七星区,以“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他人”为内容的孝德教育已热烈开展,辖区各学校利用与父母、老师有关的节日,布置孝心动手活动,写“感恩父母、真情回报”的家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献爱心等,使青少年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回报社会关爱之情,做一个传承孝德的好公民。而在桂林市劳务输出大县平乐,2009年就制订了留守学生关爱计划,以“大手拉小手,感恩教育”为载体,组织党员教师和机关党员与350余名留守儿童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成为他们的“代理爸爸”和“代理妈妈”,使留守学生“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
开展“感恩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首当其冲,各相关部门也不甘落后。
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深入拓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祖国在我心中”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重大节庆,通过组织少年儿童参加“美德少年”评比表彰、“新童谣新儿歌”征集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百场家庭教育大讲坛八桂行”及“快乐暑期大行动”等,扎实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社会教育;团市委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感恩中国·感恩教育’桂林校园社区大型公益行动”,并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学会报效的活动内容,一直延续了下来。市妇联则借助每年的“读书月”活动,开展了“孝老爱亲在我家”为主题的家庭才艺表演、摄影展、和谐家庭评比表彰活动,倡导家庭美德和谐家庭建设。漓江作为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数千年来哺育着她的儿女。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企业和百姓,用着自己的方式,关爱漓江,关爱家乡。我市开展了“感恩漓江 关注未来”大型公益活动,呼吁全市上下关注漓江,保护漓江,把生态桂林的名片擦得更亮;桂林银行曾捐资数十万元,发起成立了桂林青少年“保护母亲河———漓江”环保基金,推广与漓江相关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各类活动;桂林百姓曾通过参加清洁漓江、鱼苗放生等形式,参与到感恩漓江活动中。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近年来,我市还开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活动,大力弘扬“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的感恩文化。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市委、市政府隆重举行“颂歌献给党”大型红歌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君,市长李志刚等市四家班子领导,与来自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部队、公检法部门、社区、县乡村和大中小学校等社会各行各业4000多名党员群众一起,登台高唱红歌,用最深情的歌声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党。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在桂林,这熟悉的旋律常萦绕在人们耳畔,随着“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桂林人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祖国、回报党、回报社会。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