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管部门整顿出租车行业,为出租车配备了“服务监督卡”。
 近期,我市有关部门对出租车服务行业进行整改,使出租车行业的不文明现象有所改观。图为路边停放整齐的出租车。
拒载、不打表、乱“卯客”、不给发票……在谈到与出租车有关的烦心事时,大家都会提到这些不文明行为。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城市中,出租车服务行业存在着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如今,随着我市创全国文明城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关部门对我市出租车行业进行了统一整改,我们看到了整改前后的明显变化,但彻底改变原来的“乱象”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如今,桂林的出租车离文明驾驶还有多远?让我们一同关注。
整改前 出租车行业存在诸多“乱象”
“要交车了,不顺路”、“那么远,挣不了钱,不打表”、“发票用完了”……在桂林,这几句话是出租车司机搪塞客人的习惯用语。此外,出租车司机在车里吞云吐雾,在路边违规“卯客”现象也比较常见。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司机不打表 乘客权益难维护
前段时间,家住东环路某小区的戴先生拖着两个水桶出门,准备打车到甲山装修新买的房子。戴先生先是上了一辆尾号为“83”的出租车,上车之后司机告诉他“不打表,30块钱。”
平时打表就是20元左右,为什么这次要30元呢?戴先生不同意。司机说:“那你下车。”当戴先生说“我要投诉你时”,司机已经关上车门绝尘而去。
再等了10多分钟后,戴先生又拦下一辆尾号为“78”的出租车,司机的回答竟然和上一个如出一辙。因为实在等不了了,戴先生只好同意不打表,这才上了车“他们连投诉也不怕,乘客的权益谁来维护?”戴先生对此既愤怒又无奈。
拒载现象不少见有时打车实不易
8月初的一个周末,家住瓦窑口的陶女士带着刚满周岁的儿子回位于和平村的娘家。提起出租车拒载,陶女士满腹抱怨:“抱着个孩子,又提着大包小包,不打车实在是不方便,可打车实在是太难了。”在中午的热浪中,陶女士一连拦停4辆出租车,一听是去和平村,都说不去。好不容易等来第五辆,司机好歹肯载她过去,条件是不进村,只在村口停。“唉,没办法,车子到了村口,我只好叫妹妹来接。”
7月底的一天,刚下火车的王女士看到火车站门口有辆尾号为“26”的出租车,便走上前去准备打车回位于美食城附近的家。谁知司机听后却对王女士不理不睬,干巴巴地用“不走”两个字拒绝了王女士。郁闷之极的王女士刚刚转身,就听见那个司机对着走过的旅客喊着“宾馆、旅店、游览、住宿,去不去……”这让王女士很不解“难道去哪里出租车司机还要选?”王女士又询问了几个司机,他们指着停放在出站口外的一排出租车告诉王女士,那是他们的车,上车就可以马上走。但当王女士说要去美食城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告诉王女士,车子不走市区。
不给发票成“常态”
“不是说用完了,就是还没去领,反正就是没有。已经坐上车了,没有也只好算了。”提起要出租车司机给发票的事,张先生满腹牢骚。“上次我遇见个司机更夸张,问他要发票,他还要加收一块钱。我就不明白,打车要发票是完全符合规定的,为什么这么难?”市民欧阳小姐说。
记者从7月底的几次打车经历中发现,很少有出租车司机主动给顾客提供发票。开了20多年出租车的陈师傅告诉记者,按常理来说,只要乘客提出要求,司机都应提供发票。出租车的总税额是固定的,应该不会有人为了少缴税而不给乘客发票,最多是怕有违规的情况会被乘客投诉。
“一本发票5元,面额是10元的发票有100张。我的车每个月大概要用5本,主动给乘客提供发票是我们出租车司机应该做的。”陈师傅表示。
整改后 出租车面貌大变样
如今,“创全国文明城”的工作正在我市开展得如火如荼,出租车行业的整改成了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
记者日前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处了解到,自8月初开始,该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一次大规模整治,其中包括组织出租车企业开会并进行宣传教育。同时多方筹资,为出租车全部配齐服务监督卡、发票夹等设施,并建立责任制和奖惩机制。执法队还全员出动,加强打击不按计价器收费等违规行为,加大打击非法营运的力度。
如今整治已进行了一段时间,8月18日—8月21日,记者再次对出租车服务行业进行采访。
出租车集体“持卡上岗”
8月18日下午4点左右,记者在一辆出租车上看到,车厢内窗玻璃上贴着醒目的“创城”标语。在副驾驶座的前台上,一张崭新的“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监督卡”十分醒目。这张“服务监督卡”上详细标明了出租车及驾驶员的基本信息,包括驾驶员姓名、车牌号码、所属单位名称、投诉电话等等。此外,卡上还列出了对出租车司机的系列“文明要求”——— 车内卫生、车况良好;行车时系安全带、不吃食物;主动给发票、不拒载……
据了解,这张“服务监督卡”是由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统一印制发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出租车运营服务,并接受市民监督。从8月8日起,全市近2000台出租车全部“持卡上岗”。
“有了这个卡,我们也不敢不文明了。因为所有信息都在上面,服务有什么疏忽,就有可能被投诉。”出租车司机陈先生这样说。记者采访中,许多司机和乘客都表示,“服务监督卡”收到了一定效果,不仅可以让乘客更好地行使监督权,还让出租车司机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
不给发票现象有改观
针对出租车司机不主动给发票的现象,我市运输管理部门多次对出租车司机开展培训活动,教育和提醒司机主动给发票,并要求每辆出租车统一配备发票夹。
连日来,记者随机抽查发现,不主动给发票的现象已有所改观,一些司机在乘客付款后主动递上发票,但仍有司机不主动给发票。
8月18日下午5点左右,记者从伏波公园打车到阳桥头,计价器上显示的费用为7元,加上燃油附加费应付8元。记者递给司机10元钱后,主动提出要发票。司机迟疑了片刻,以没有零钱为由,提出如果要发票就少找5角钱。“我们的发票都是花钱买来的,如果个个都要的话,怎么够用?”司机说。
8月20日11点左右,记者乘坐一辆黄绿色出租车从安新洲小区到七星公园门口。下车时计价器显示车费为8元,加上燃油附加费应付9元。记者付费后,司机微笑着递上了发票“谢谢,慢走!”记者下车后司机一句简单的文明用语让人听了很舒心。
司机经常要“上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大部分出租车只是挂靠出租车公司,公司对出租车司机有相应的管理权,但没有处罚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
近段时间,在“创城”的大背景下,市运输管理部门对出租车行业加强了监督管理,多次与出租车公司联合组织开展文明培训活动,包括学习文明用语、礼仪规范,宣传“创城”知识等等。一些出租车公司还定期通过群发短信、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对全体司机进行安全文明驾驶的教育。有的还在司机中开展精神文明评选及竞赛活动,经常邀请骨干司机到公司进行座谈,由他们带动其他司机规范驾驶。
“现在管得严了,我们也不敢不文明了。”8月21日,开了多年出租车的老司机蒋先生对记者说,“桂林正在‘创城’,我们出租车行业也应该尽我们的一份责任。我和同行们都经常要去上文明培训课。”
记者了解到,出租车司机定期上培训课的效果还不错。“经常被要求上课,虽然个别司机有点反感,但我觉得是件好事。”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黄师傅说,通过“上课”,司机们文明驾驶的意识加强了。“‘创城’是每个桂林人的责任,我们出租车行业从业者有责任参与其中。”他说。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