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本是件好事情,但资源县车田苗族乡种植小西红柿的农民,却遭遇了“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从市场环境看,车田小西红柿价跌,缘于今年各地小西红柿扩产,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收购价连农民的采摘成本都不足以支付,以至农民宁可让小西红柿烂在地里也懒得采摘。
但我认为,收购商贩的流失,也是小西红柿滞销的内在原因之一。据商贩们说,车田农产品交易市场刚建起的时候,这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而现在起码流失一半。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表面上看,是全国市场价格变动让商贩们无利可图,作出了远走的选择。但从更深层次看,收购商普遍认为这里“缺少人情味”也是他们毫不“恋栈”的原因。
“在湖南做生意,当地政府把收购商当贵客看,派专车接去吃饭,联络感情。平时遇上什么问题,一个电话,马上有政府的人找当地村干部过来协商解决。可在车田,除了收管理费,基本上看不到政府工作人员。”商贩的这一番话,实在是值得我们反思。
商贩是市场流通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尤其是对于农产品来说,商贩们对市场信息的嗅觉,对销售渠道的把握,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决定农产品的种养规模和走向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一个农产品市场如果没有商贩,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运转不灵,农产品就会销售不畅;当商贩的利润空间被各种因素压缩的时候,他最终还是会把成本转移到农产品的提供者身上,压低收购价格。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最后受伤的总是农民。
虽然近年来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扶持小西红柿产业,比如发展西红柿深加工企业、引进新的种植技术、推进西红柿品种更新换代,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农民眼巴巴地看着小西红柿在地里烂掉的当下,在商贩缺乏信心的时候,市场更期待一些实实在在的救市应急措施。
一个产业形成不容易,一个规模化农业产业的形成更不容易,它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和长时间的培育。这其中,牵线搭桥的商贩是有贡献的。善待外来商贩,其实就是善待本地农民。我们期待当地商贩的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也期待他们能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味”。
如此,不仅是商贩之福,更是农民之福。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