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市实力 城区工业贵在“新”
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目前工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和重要支撑。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跨越发展,是当前桂林发展工业的目标方向。新出台的《桂林市城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简称《规划》)提出,争取到2020年,形成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和特色园区联动发展的格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在全国步入工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桂林对城区工业进行布局,这对城市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利好?市民又能从中享受到什么好处?《规划》为我们给出答案。
■《规划》描述
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退城进区”。将装备制造、医药及制品、航空经济、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低碳环保等产业向中心城区外围转移。形成东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西城经济开发区和临空经济区,以及北部八里街工业园区为主的工业基地。
■民生解读
产业转移“新型工业”贵在“新”
长期以来,桂林一直受“该不该发展工业”、“发展工业的方向和重点在什么地方”等问题困扰。2013年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为全市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工业仍须扛大旗、挑大梁、当主角、走前头。同时,此次大会吹响了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号角。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规划》,要加快发展新型工业来提升城市的经济规模和承载功能,打造经济增长极,增强城市实力、活力和竞争力。通过壮大主导制造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和生态食品四大重点产业,形成以先进制造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
按照这一目标,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新型工业化将成为桂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新型工业化是以高端、低碳、绿色、生态产业为重点。目前,我市加快推进高新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动漫产业园,西城经济开发区的高端装备制造园,苏桥经济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秀峰区琴潭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集中度。西城经济开发区已集聚了福达、景恒机器等先进装备企业20余家;苏桥经济开发区集聚了桂客集团、桂客发展等客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5家,初步形成了广西中型客车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临苏产业带建设力度,做好产业带周边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规划布局工作,全面推动宝山工业园加快路网、供电、供水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良的发展平台。
“新型工业化”贵在一个“新”字。《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重点推进太阳能光伏、风能装置研发和生产,发展光伏发电、光伏电池和风能电机等相关配套产品。重点攻克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超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并网配套设施等关键技术。
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上,加强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及建筑等领域节能、清洁生产、节能检测和环境监测、节能与环保服务、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产品及装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环保技术,推进重大专项装备的自主制造。
退城进区 产业高地提升城市品位
城区新型工业化蓝图绘就,这对城市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变化?又有多少利好值得百姓期待?
科学保护漓江是发展桂林的核心。桂林历届政府领导班子已经认识到,科学保护漓江是桂林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加快发展。对此《规划》明确,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实现“退城进区”。
目前,我市“退城进区”正在加快,今年市政府对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加大扶持力度,投资总额高于土地成本收入与土地增值净收益之和的,将按土地增值净收益的100%支持企业用于搬迁改造。随着市区工业企业完成“退二进三”搬迁改造,城区发展空间有所加大,空气质量将越来越好。
《规划》特别提出,城区将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密制造、生态食品、低碳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北斗产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产业高地,形成每个主导产业1-2家产值过100亿的龙头企业集团并打造成500-1000亿的产业集群。
业内人士分析,这批产业高地的建成,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民生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百姓期待。
目前,我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统筹力量重点推动以旅游信息消费为重点的6大任务。在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推动免费无线WIFI建设、推动住宅小区光纤到户建设,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超过600G,新增WIFI热点(AP点)超过500个。随着建设的深入,市民上网将更加快捷,手机也可以享用上免费无线WIFI。
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与无线通信、互联网一起成为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信息产业。目前,桂林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产业化工程建设项目拟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随着北斗导航的民用产业化,将来市民也许能用上“桂林造”的行车导航仪。
■专家分析
跨越发展 惠及民生
“新型工业跨越发展,不仅将成为桂林经济的强大增长极,也成为惠及民生的新亮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软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桂林政策应用研究会副会长杜文忠教授说,桂林对城区工业进行的新一轮布局,将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致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杜文忠看来,国内外的发展经验都表明,准确把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时主动推进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客观规律。在新形势下桂林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对各城区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定位、超前规划,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全市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桂林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杜文忠告诉记者,今年桂林市政府的《桂林市实现工业跨越发展2014年工作方案》中已明确,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注意惠及民生,想方设法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工业惠民工程,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对解决就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优化创业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努力为企业解决“招工难”等问题,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有新突破。
杜文忠认为,桂林新型工业化正步入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之路,将助推经济发展大跨越,推动民生福祉大提升。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