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周末,2014高考这部“史诗大片”将准时上映。“面对目标,信心百倍,人生能有几次搏;面对成绩,心胸豁达,条条大路通罗马。”正如高三学子勉励自己的标语一样,如何以良好的心态踏入考场,也是一门“功课”。
目前距高考不过两天时间了,学生该如何调整心态,临场发挥出最佳水平?家长该如何做好“后勤部长”,为学生提供舒适的环境和合理的饮食,让考生心无旁骛,专心应考?考场中哪些细节要注意?考试中突发状况怎么办?本报记者走访招生考试院、资深高三班主任、心理专家和营养专家,为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和他们的家长给一些临场的“叮嘱”。
赴考应试 这些事项请注意
在高考中 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学科知识过硬以外,备考和应考的很多细节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应考时不能带什么,要提前多久到考场,答题应注意哪些问题?针对家长及考生关心的问题,结合高考考试规则,我们特意请市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赴考应试注意事项。
赴考:迟到15分钟不能进入学校大门
按相关规定,在各学科开考15分钟后,迟到的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能再进场续考。考生应注意考点指的是学校,考场指的是考室,如迟到15分钟就不能进入学校的大门。
为此,该负责人强调,考生应在开考前20分钟进入考场,6月7日上午第一科(语文)因要进行考前教育,应在8点30分前到教室。6月8日下午的英语考试,因要进行听力测试,应在14点30分入场,14点45分禁止迟到考生入场。
入场:带齐“两证” 着装要注意
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考生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在规定位置准确、清楚地填(涂)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并注意填写的信息与自己的信息是否一致。
另外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因为考场门口有金属探测仪,所以考生尽量避免穿着或是佩戴有金属部件的服装或是装饰品,以免触发警报影响考试心情。
手机、手表、计算器等勿带进考室
需携带的用品:2B铅笔、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建议考生使用统一征订的文具套装。
禁止携带的物品:勿带手机、计算器进入考室,携带手机进入考场按照作弊来论处,即今年所考的所有科目成绩都会被取消,携带计算器进入考场按照违规处理,要取消单科的成绩。
此外,各种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照相、摄像、扫描设备,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纸张等物品也不能带入考场。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每年的高考中,我市都有个别考生因带手机进考场受到查处。
答题:注意书写规范 不得使用繁体字
考试时,要用现代规范的语言文字答题。从去年开始,教育部要求,用汉语授课、学习的考生,参加全国统考(除外语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这意味着考生答卷时不能用繁体字、甲骨文及网络语言答卷,以免影响自己的成绩。
此外,考生答题卡上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非选择题作答时,只能在每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且要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以免影响扫描效果。严禁在答题卡的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作任何符号和标记。如有作图题,考生可先用铅笔绘出图形,确认后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描绘清楚。
勿提前答题或拖答
考生拿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在开考信号没有发出前,不能提前作答或动笔写任何字迹,包括不得在草稿纸上写公式、单词等,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作答。
在英语听力考试期间,考生也要等到听力部分结束,才可以作答其他部分的试题。每科目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要立即停笔并退出考场。如继续答题都将被考场视频监控录像,凡经回放审看确认继续答题的考生,都作为违反考试纪律处理。 突发状况 该怎么应对?
尽管老师在考前会反复提醒考生高考时该注意的事项,但是每年高考时,总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
记者通过对部分高考过来人的走访对考场上一些容易出现的状况进行梳理、分析,并采访了部分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他们以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考生如何应对突发状况。
赴考路上,突发状况怎么办?
专家支招:第一时间联系交警
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不少家长都习惯自己开车送孩子前往考场,但如果对路况不熟悉,很容易出现被堵在半路上的情况。一旦遇到交通堵塞,孩子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若是迟到考场,将会影响到考试的发挥。考场规则规定,迟到15分钟以上,考生不得进入考场。为避免这些不必要的状况发生,考生和家长有必要提前去熟悉考场周边环境,选择合理的出行路线和方式前往。
若遇到交通拥堵或是别的突发状况的情况,考生应及时选择下车,寻求周边交警的帮忙,通过交警开通的“绿色通道”前往考场。
考场中,试卷或是耳机出问题怎么办?
专家支招:有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
招生考试院高考科相关负责人提醒考生,领到试卷后,应先检查一遍,若发现试卷有重印、漏印或字迹不清楚等现象,应举手向监考老师报告,及时调换清晰完整的试卷。如不小心损坏了考卷或答题纸,也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调换备用试卷或答题纸。调换后,不要急于答题,首先应按最初的要求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写上姓名、准考证号码等,并认真核对一遍,以防漏填、错填或错写、漏写。考试期间,最好准备两套考试用具,以便备用。尤其是考试用笔,可以多备几支。
此外,建议考生在进行外语听力考试前,将收音机调适到听力考试收听频率,并保证收音机电池电量充足。有条件的考生也可准备两部收音机。听力考试时,若发现瞬时听音不清晰,请考生千万不要随意调整频率,以免影响以后的收听效果。一侧耳机突然不响时,考生不要紧张,只要能听到听力考试内容,一样可以完成答题。
该负责人建议,考场中的问题应及时向监考老师汇报,以获取帮助。千万不可私自向邻桌考生借用,否则就是违规。
考试中,身体状态有情况或是想上厕所怎么办?
专家支招:请举手示意监考老师帮助
广西师大附中高三教务主任张小雄介绍,如果考生在考场上发生晕场、疾病等情况,每个考点都备有卫生室,可向监考老师求助。经简单治疗能坚持本场考试的,鼓励其坚持考试;难以坚持者,劝其退场治疗。如考生仍愿意坚持考试的,延长考试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治疗时间超过30分钟的应说服其停考,治疗期间应有两个以上工作人员陪同,且应寸步不离。
另外正常情况下,高考不允许考生中途上厕所,如考试中途想上厕所,考生应举手示意,向监考老师说明情况。考场规则是,如属特殊病因或特别紧急的情况,监考老师通过机动监考员及时报告主考,指派两名同性机动监考员随其前往,寸步不离。
张老师认为,一些考生在考试期间出现的肠胃不舒服,或其他不适,多是因为紧张焦虑的情绪所致。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做几组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如果真的是想去厕所,请举手示意监考老师帮助。
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阶段的女生,如果在高考期间逢经期的话,无须慌张,张老师建议考生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开考前先和监考老师说明情况,老师会根据情况适当予以照顾的。 合理膳食 健康迎考
健康的体魄,为考生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提供保障。高考前应注意什么?又有什么饮食误区?对此,记者采访了人民医院营养师黄玲。
“合理营养,即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指膳食中能量和营养素充足、种类齐全,相互间比例恰当,与机体需要保持平衡。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是平衡膳食。”黄玲表示。高考前,家长应注意为孩子补充合理的膳食,注意食物的多样,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以适量的鱼、禽、瘦肉和蛋补充优质蛋白、增强免疫力,为大脑供氧。
营养小贴士
■考前半小时 吃块巧克力
高考前吃巧克力可以有效补充能量,保持血糖稳定,缓解紧张。高考的考试时间比较长,考前吃点巧克力,还能预防考试过程中因血糖偏低导致脑细胞缺能量,影响考生发挥的情况。但巧克力的食用不宜过量,每天最多吃2块。
■睡前一杯热牛奶
牛奶含钙高,钙可抑制脑神经异常兴奋,使大脑进入正常工作与生活状态。考生用脑过度而失眠时,睡前一杯热牛奶还有助睡眠。每天喝一杯牛奶,对脑力消耗很大的高考生有很好的帮助。
这些误区要注意
■“食补”请谨慎
案例:市民陈女士去年为孩子准备高考套餐时,心想着高考不容易,要为女儿来个“食补”。于是接连两天为女儿精心准备了海鲜大餐,没想到高考前一天,女儿却因为这几顿海鲜拉起了肚子,在医院输液后,勉强进了考场。
建议:高考前食补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注意适量和全面营养。例如人参有兴奋大脑活跃思维的作用,但晚上服用则容易影响睡眠。如果正在伤风感冒的考生误用了人参,则会延误感冒的治疗。过量的鱼虾海鲜,容易引起肠胃脆弱的考生肠胃炎,得不偿失。
■咖啡适量不要过量
案例:为了集中精力复习,去年参加高考的小黄考前一周每天都会喝2到3杯咖啡提神醒脑。但高考前一天却怎么也睡不着。失眠了一晚的他第二天顶着熊猫眼参加高考,结果发挥失常。
建议:适量的咖啡因会刺激大脑皮质,促进感觉、判断、记忆,让心肌机能变得较活泼。但饮用超过比平常所习惯饮用量的咖啡,就会产生类似食用相同剂量的兴奋剂,会影响考生睡眠质量。
■牛奶有益不可空腹喝
案例:今年考生小吴在模拟考的当天起晚了,在只喝了一杯牛奶的情况下就匆匆奔赴考场。考试时,他突然肚子疼痛,被迫停止了考试。
建议:空腹喝牛奶,牛奶不能被充分酶解,其中的蛋白质很快就会转化为能量被消耗掉,营养成分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有些人还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可空腹喝牛奶,要和面包、馒头之类的主食一起吃。 家长考生同调节 放平心态轻松赴考
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一些考生会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情绪。面对孩子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的焦虑,家长的态度行为非常重要。如何在高考前调节心态,让家长和孩子都能轻松赴考,记者采访了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刘军。
“我们在平常的案例咨询中发现许多家长在孩子高考时,由于过度紧张也产生了考试焦虑的症状,家长们吃不下,睡不安,生怕孩子临考前生病,营养跟不上,千方百计给孩子买各种营养品,到处打探消息,收集考题,好像考试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这样的方式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刘军告诉记者。
对于已经出现考试焦虑的孩子,刘军建议父母以接纳、理解、支持和信任的心态和行为帮助孩子解决考试焦虑。包括接纳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勿指责;理解孩子目前考试焦虑的情绪和行为,耐心和孩子沟通;信任孩子自己有能力做好备考和准备工作;给予孩子认可的支持。
这些误区要注意:
1.过度保护
现象:为了孩子考试请假在家专职为孩子服务、陪伴孩子复习时,一会儿端上一碗热奶,一会送上西瓜……这些与日常行为相比显得异常的过分的保护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失去平常心,影响复习质量。
建议:越是关键的大考前,家长越要按照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即可,避免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过度的关心。
2.过分干涉
现象:高考前,由于担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制定复习计划,设定了很多规矩。比如:不准孩子接电话、打电话、看电视……这样的行为容易违背孩子实际的心理需要,未必能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建议:孩子在备考期间,父母可以在尊重孩子人格前提下对孩子的复习进行一些必要的督促。
3.过分期待
现象:家长期望孩子考上一个好学校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成绩状况,过高地期望孩子考出高水平,反而造成了考生考试压力,抑制了孩子 的 良 好 心态。
建议:在孩子备考和考试前期,家长应避免提出任何考试目标,使孩子以平常心安心地备考。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