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旅游局4月23日-25日在桂林举办桂林旅游经济发展研讨班,专家、学者围绕旅游城市转型升级、旅游公共服务管理以及智慧旅游等内容结合桂林旅游市场实际进行研讨。着力把中国旅游名城桂林打造“升级版”,从山水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模式转变。
此次研讨班上,专家、学者们针对桂林旅游现状提出了十分鲜明的观点和中肯的建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指出,桂林作为中国较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长期以来观光旅游一直独大,但随着旅游市场的变化发展,桂林旅游发展不突出,优势逐渐减弱,1993年、1994年相继被杭州、昆明等旅游城市超越。与发达城市的旅游市场和旅游环境相对比,差距已经凸显,桂林旅游相对落后了,桂林迫切需要在快速发展的旅游环境下实现城市旅游发展的再升级。
刘锋强调应把风景绚丽的独一无二的漓江打造成国家旅游度假带,而不是只有竹筏漂流在江面上的普通河流。切忌把“熊猫”当作“猪肉”卖,旅游资源是无限的,整合资源、挖掘资源,转化和开发城市可利用资源为旅游所用,发展大旅游,才能满足当前大众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他认为休闲度假的慢生活方式,能让游客旅游节奏降下来,停留时间多起来,旅游产业链条长起来,旅游消费高起来。融合吃、住、行、现代娱乐、休闲新兴的生活方式让游客留下来,享受慢生活。重视餐饮、特产的品牌化运作,推出到桂林必吃的食品、必去的景点、必住的酒店、必购的商品,使得品牌价值得到具体的物化。重新打造桂林名片“有一种生活叫桂林”,让桂林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重点强调了6个方面的任务和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有条件;有时间;有地方;有环境。其中的有条件就是要解决旅游成本问题,稳定景区门票价格等。
“不要只把眼光放在门票经济上,旅游产业靠门票获利实际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发展旅游产业链才是重中之重。”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司长张吉林说,“中国旅游经济还处于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还是单一的门票经济,近几年来门票价格增速过快,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长远发展看,需要建立产业体系,形成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模式。”
他强调无论是开发旅游资源,还是解决门票经济的问题,都需要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着力点在动员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近年来,以线路为主导的团队旅游模式向目的地为主导的散客旅游模式转变,散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热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李云鹏结合桂林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与需求,在现有的桂林旅游政务网、旅游品质保障网、旅游咨询中心、旅游投诉中心、官方微博、公众微信平台,以及正在建设的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系统、旅游信息舆情预警及分析系统的基础上,建议桂林还需重视建设和完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系统、旅游通信和支付保障系统、旅游市场服务和监管系统、“桂林山水甲天下”体验中心。
他表示,智慧旅游根本在于对游客服务的智慧化,建立“一体化”政府和“一站式”服务是桂林旅游未来的愿景。
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院长林峰,中国休闲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贾云峰也在研讨班上对桂林旅游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此次研讨班不讲空话、大话,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对桂林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