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调是广西三大地方戏种之一。在这几年许多地方戏曲艺术风光不再的时候,“彩调之乡”永福却把彩调这门艺术很好地传承下来,并且让其大放异彩。当地在促发展,保民生的同时,还把“拯救彩调”视为己任工程,永福在成长为桂林工业巨人的同时始终葆有着自己的文化灵魂。 这是今年永福彩调剧《追梦》参加第五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的画面。剧目由永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排演,在全国评选中从815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广西唯一入围小戏小品奖决赛的作品,而且是一举夺魁,获得最高奖--优秀剧目奖。 永福县彩调团 演员 彩调剧《追梦》主演 伍义华:“我们永福的彩调能够在全国的舞台上展现,也让我们以后更有信心创作演出更多的精品,把我们永福的彩调继续传承下去。” 彩调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这个形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剧种贴近群众,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2005年,彩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其他地方,数百家彩调艺术团已经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纷纷解散,但永福县的彩调艺术则发展得日渐红火。在“拯救彩调”工程的推动下,彩调在永福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新人辈出、好剧新剧不断,光彩日见夺目。 永福县文化体育局 局长 党组副书记 黄流琪:“全县设立了彩调发展基金,大力扶持、培训我们农村业余彩调队,精品创作就是在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层面上,再提升一步,把精品力作给创作出来。” 目前,扎根在群众沃土中的彩调之花在永福绚烂绽放,永福全县9个乡镇共有70支业余彩调队,乡乡有彩调队伍,2000多队员每年都要演出100场以上。罗锦镇林村还被自治区文化厅列为彩调传习基地。在永福,当地百姓无论是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农民,还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亦或是刚上小学的孩童,都能在一声声悠长迷人的“哪嗬嗨”、“哟依哟”中陶醉不已,并且让身边的人共同感受快乐。汲取着群众沃土养份的彩调之花新剧不断,精品层出,一批优秀剧目伴着“桂林调子”已经走出广西,登上全国的舞台,不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芳香。 永福县委常委 副县长 宣传部长 孙玉杰:“为了做好彩调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我认为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创新文化体制入手,激发全民创作的活力。”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