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接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桂林师专)化学与工程技术系一些学生的投诉,他们被安排到厦门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当普工,进行与其专业不相关的顶岗实习。
学生们很苦恼,他们在工厂超时加班,甚至通宵上班,成为了“廉价劳动力”。更令他们进退不得的是,不服从这样的实习安排,毕业证能否拿到都成问题。
● 学生在流水线上当“机器人”
小陶(化名)是桂林师专化学与工程技术系2011级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这个学期一开学,他接到系里的通知,他和同学将被派到厦门宸鸿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
按照学校安排,9月3日,该系2011级生化制药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和化学教育3个专业100多名学生,在3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厦门。
令学生们意外的是,在厦门这家企业的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实习内容是在电子产品生产线上做压膜、包装、调试等工作。我学化学教育的去做这个,对我专业有何益处?”小陶很疑惑。
去实习的学生们告诉记者,这家实习单位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屏幕,他们的工作就是在流水线上大量重复作业。“我负责的岗位是给玻璃屏幕压上膜,再放好。一个班下来大概要重复1000多次,就像个机器人。”一位同学说。
小陶在与厂里的工友们聊天中得知,工友们多是外地来打工的,基本是小学、初中学历。“这里的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根本得不到与专业相关的训练”。
此外,这里的工作强度压得学生们完全喘不过气来。
“我们一周上六天班,分两班倒,一次连续工作12个小时,晚班是通宵上班。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生产线上。”另一名学生小王说,一个通宵下来,眼睛痛得要命,很多同学腿都肿了。
小王说,几天工作下来,同学们认为自己成为了工厂从学校招来的“廉价劳动力”。
● 提前离职可能无法毕业
工作压力之大,让一些学生萌生退意,当他们把离职的想法告知随队指导老师时,老师的说法让他们进退两难。
“老师一开始给我们做工作,要求我们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说过一两个星期就会习惯了。”小王说,“老师们告诉我们,这个实习的厂是系领导多次考察定下来的,各方面条件很好。系里面也给同学们争取到了和普通工人一样的待遇,每个月工资最少都有3000元钱,应该珍惜这难得的实习机会。”
老师还说,学生如果不实习就修不满学分,这也意味着会延期毕业甚至得不到毕业证书。
这让学生们有些难以接受,一些学生甚至担心自己是上了“贼船”。
几名化学与工程技术系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在厦门宸鸿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看到了该厂的举荐奖励制度,每举荐一名工人到厂工作有50元到100元的奖励。
小陶说,他还在网上查到一条新闻,报道长沙一所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去广东的电子厂实习,厂里面按照每个学生每个月200元管理费,付钱给学校。
因为不适应厦门这家工厂的工作,小陶不断要求学校和系里面让他更换实习单位,也打教育部的热线电话咨询顶岗实习的相关规定。
最终,学校将他重新安排在桂林一家生化制药企业实习。“老师们说,桂林这个企业的工资和条件比不上厦门的厂,要我再考虑一下,但我觉得在生化制药企业至少和自己的专业有点联系,能多学点东西。”小陶说。
但据其他学生介绍,他们虽反感学校的安排,但迫于学分和毕业的压力,最后只能服从学校的安排,在厦门这家企业继续实习。
● 学校称安排到对口企业较难
安排学生到企业做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学校是如何考虑的呢?
“专业顶岗实习是我们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之一,是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的,其中并无违规之处,也不存在牟利行为。”9月27日,桂林师专化学与工程技术系覃晋副书记对记者说。
覃晋介绍,根据教育部教思政【2012】1号文件要求,学校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高职高专类实践教学比重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50%,师范类学生教学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下学期有6周的专业实习,但这远远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这次安排了他们到企业进行3个月实践,是增加学生在课堂外实践的时间”。
“到实习企业从事什么工作学生是知情的,并且和用人单位是双向选择。”覃晋表示,学校从来没有强行要求学生到企业实习,出发前,系里面曾多次开会向学生介绍顶岗实习的相关情况,也征得了学生家长的同意。如果学生有特殊的情况,可以写申请,经系里面研究后,报请学院教务处批准,是可以安排到其他单位实习或者自主实习的。
“一般而言,学院尽量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但将所有人都安排到对口的企业比较难。”覃晋认为,安排到厦门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之外的职业综合素质,包括和人沟通、吃苦耐劳、学习社会经验等内容。
他还表示,对于不实习就不能毕业的说法是学生们的误读。这次的顶岗实习是一次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门有9个学分的课目,如果学生擅自离岗,就意味着没有修这门课,拿不到学分肯定会影响到毕业。
● 统一到工厂实习利弊几何
据记者了解,桂林师专的前几届学生都是以自主实习为主,今年为何学校会统一安排到厦门实习呢?
“前几年的自主实习,很多学生不一定找得到实习单位,有些学生甚至不实习,只是去找个单位开个实习证明。这样的效果不好,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覃晋解释,今年化学与工程技术系的老师们先后赴广东、厦门等地考察,最后选定这家企业作为实习企业。“因为他们同意给实习的学生与普通工人同工同酬。”覃晋表示,每个实习学生都与企业签订了协议,为学生办理了工资卡,工资是以实习补贴的形式直接打在卡上,学校不插手,不存在学校介绍学生到工厂来牟利的行为。
采访期间,记者一直没有联系到厦门宸鸿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不过一家与该公司有业务来往的劳务派遣公司介绍,组织学生到该企业集体实习,劳务公司会向每一位学生提供500元车费,但实习期至少要3个月,与普工同工同酬。如果人数多的话,还会给学校一定“管理费”,至于金额多少,这家劳务公司表示视具体情况而定。
据了解,一些接纳学生实习的工厂确实存在超时加班现象。“我们要求企业不让学生加班,但企业经常做不到。”覃晋说,学校对企业的安排很无奈,但企业的加班费给得很高,一些学生在适应环境后甚至主动提出加班。
桂林师专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调查,确实有学生在实习时有不适应的情况,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这次实习持支持观点。对于不适应的同学,只要提出要求,学校肯定会酌情考虑,而对于还在厦门实习的同学,学校也会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他们放下包袱,早日适应工作节奏。同时,这位负责人也谈到,增加社会实践是学校育人的必由之路,作为实习学生也应该调整心态,多参与实践,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就业和社会。 别让顶岗实习变味
陆汝安
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线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对自身专业乃至社会的感性认识。
这种就业前的演练首先应该紧扣专业,学化学类的学生去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其效果显然难以保证;同时,这种演练也应尊重学生休息权益。
我们理解学校的苦衷。把所有学生都安排到对口的企业实习,确实不容易;我们也理解企业的难处,在生产任务吃紧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通宵上班本就是企业的常态。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损害学生实习权益的借口。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为了加深对专业的学习,而不是为了一份简单的工作,也不是为了挣钱。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而企业也没有权力要求学生加班加点。
从各地媒体的报道来看,顶岗实习专业“牛头不对马嘴”、企业违规要求学生加班加点的情况并非个别。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顶岗实习作出了要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如何保证顶岗实习专业对口、如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等等,却缺乏有效的约束制约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顶岗实习非但无益于学生,反而使其容易沦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对学校、企业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方能实现顶岗实习的初衷。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