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许多城市雾霾“缠身”,对于这些城市的人们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奢侈品”。在桂林,人们每天24小时享受着生态的“奢侈品”。近年来,桂林的环境质量指标在全国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中名列前茅,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连续17年保持全区第一。当前,桂林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誓要从绿色山水中“掘金”。
保护桂林生态文明之源
漓江是广西风光的精华,是桂林山水的精髓。对桂林来说,建设生态文明,首要的工作就是科学地保护好漓江,保护好秀美的山水。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漓江的保护,去年1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将保护漓江提高到法律层面。
这些年来,桂林市严格控制漓江流域的工业发展,搬迁了临近漓江的几十家企业,“两江四湖”工程建成,漓江补水枢纽工程加快建设,漓江流域以及桂林地区的生态环境总体保持优良。
在阳朔,当地群众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享受着旅游业带来的实惠,切实感受到保护漓江山水的责任重大。阳朔县高田镇凤楼村党支部书记陶国立说:“只有留给后代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我们才能对得起他们。”
会仙湿地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被誉为“漓江之肾”。这里的村民把湿地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纳入日常行为规范,保护湿地环境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工作。
高新产业呵护绿水青山
桂林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该市如何辩证地把握好两者的统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一条经过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道路。”桂林国家高新区工委第一副书记、七星区区委书记赵德明表示,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发展上,提高准入门槛,确保落户的项目低能耗无污染,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生态文明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生态文明成果是人人可以共享的幸福公共产品。让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喝干净的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坚守的工作目标。
如今,桂林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考核当中,切实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步部署、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城市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建设世界生态山水名城
《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8.75万公顷;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自治区下达的控制目标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69.15%,森林蓄积量达到8189万立方米”。
在国务院同意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和战略定位,明确要求把桂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山水名市”。
当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桂林市委、市政府领导郑重承诺:“我们将举全市之力组织实施好《规划纲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和厚望,不辜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和中外游客的厚爱。”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