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夹 | 联系我们
 
首 页
桂林会议
桂林酒店
桂林景点
桂林新闻
桂林机票
联系我们
 
  桂林中航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热线400 689 1766我们以诚信、专业、热忱、创新为宗旨,真诚为您服务。  
 
关键字
线路类型
价格不超过
途径景点
热门搜索:阳朔 印象刘三姐 三山两洞 桂林会议旅游
桂林一日游 龙胜梯田
桂林酒店
[其它]
¥250
[其它]
¥250
[桂林]
¥160
[其它]
¥250
[其它]
¥250
[桂林]
¥370
[桂林]
¥560
[桂林]
¥850
[其它]
¥380
[其它]
¥316
[其它]
¥560
[其它]
¥680
[其它]
¥530
桂林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旅游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新闻 >> 桂林会议组织逝者如斯思念如雨 清明节我们的追忆和纪念  
桂林会议组织逝者如斯思念如雨 清明节我们的追忆和纪念    
作者:蒋伟华 周荣华 秦紫霞 张苑 周文俊  日期:2013-04-03 16:11:19  关键字:桂林会议桂林会议公司
 
编者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会特别怀念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重温与他们在一起的昔日时光,寄托对他们深深的思念之情。他们或许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或许是最令我们崇敬的人,或是我们最爱的人。可以说,清明时节是追忆人类最深刻情感的日子。今年的清明报道,我们特别追忆了几种情感——亲情 、夫妻情 、战友情,以及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它们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情感追忆。我们希望,在追忆故人的同时,能够传承他们生前的美德和精神,活着的人更好地活着,这是对去世的人最好的纪念。

  拜祭抗战英雄,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在三将军纪念碑前,志愿者给大学生们讲述抗战历史。

  

    人物档案:

    他们是一群关怀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大约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彼此相约,时常开着车去看望分散在各个乡村的抗战老兵,陪老兵聊天,给老兵捐钱捐物,听老兵讲抗战历史。每年清明节,他们都会走到那些已逝老兵的坟头,烧几炷香祭拜。他们说,希望通过祭拜,表达对那些曾经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抗日英雄的敬重和怀念。

    “我们是进园里拜祭秦霖将军的。”3月30日上午11点多,在桂林园林植物园门口,天空下着大雨,志愿者曾阿姨打着伞向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征得允许后,她身后10位同样打着伞站在雨中的志愿者鱼贯而入。

    曾阿姨今年58岁,是当年桂系老兵的后代,也是当天拜祭人士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每年她都会约上几个朋友或者自己一人到市区几个主要的抗日将军墓拜祭。今年,她在网上见到有人邀约一同扫墓,便欣然前来。记者了解到,这些志愿者平时常去看望抗战老兵,其中有大学生、上班族和个体户,清明拜祭已逝的老兵,也是他们每年的活动之一。

    在树林中间一块空地上,秦霖将军的纪念碑赫然挺立。志愿者们陆续拿出纸钱,有的蹲在地上,有的帮忙打伞点火烧香。51岁的志愿者老李今年第一次来拜祭,他站在纪念碑旁边一直默默仰望,细读上面的碑文,神情专注而肃穆。在纪念碑旁的石碑上,他还细细品读秦将军的生平故事。“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革命军第七军171师511旅少将旅长秦霖慷慨请缨,北上抗日,参加淞沪会战。会战中,面对日寇强大的火力,他带领士兵们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几天几夜不愿撤退,最后以身殉国。老李告诉记者,这几年来读了不少关于抗战的书,对那些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付出生命的抗战英雄充满感动,心中一直有个念头想要表达对先烈们的感激之情,这次正好有人组织拜祭,他觉得终于可以一偿所愿。

    “秦将军为国捐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祭奠。”志愿者们烧好香站成排,虔诚地对着墓碑一起三鞠躬叩拜。

    随后,志愿者们驱车来到七星公园,一同爬上半山腰,拜祭在著名的桂林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并长眠在那里的三位将军和八百壮士。

    “阚维雍、陈济桓、吕旃蒙三位将军,我们来看你们了。”在纪念碑前,志愿者们深深鞠了个躬。他们一边瞻仰纪念碑上镌刻的文字,一边回忆三将军当年在桂林保卫战中的种种事迹。而在另一侧的八百壮士墓前,一些志愿者蹲在地上,轻抚石碑,述说当年八百多抗日士兵如何与日寇作战,如何被毒气熏死,又如何被人们发现最后被安葬于此的故事,言语之中透着浓浓的哀思。

    纸钱在墓冢前燃烧,香火在手中被点燃,志愿者们站成排,叩拜、上香。

    记者看到,当天在纪念碑前还有几位正在游览的大学生,拜祭活动组织者老胡热情地上前询问他们是否了解关于三将军和八百壮士的历史。在得知大学生们还不是很熟悉时,志愿者们开始滔滔不绝向他们讲述。老胡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年轻人对当年的抗战历史逐渐模糊,他希望通过一些祭祀活动和面对面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了解民族经历的苦难,了解先辈们曾经的付出,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走出七星公园,志愿者们又去拜祭了葬于尧山、在台儿庄战役中勇撞敌机壮烈牺牲的何信副大队长,葬于市殡仪馆内、在桂林保卫战中牺牲的空军烈士,葬于茶科所附近、1940年在河南苍台与日寇激战牺牲的钟毅,以及葬于棉纺厂附近的周元将军等抗战英雄。

    “每年清明节前后,我们都会约上几位朋友,一起拜祭这些抗战先烈。”老胡告诉记者。老胡坦言,通过拜祭活动,既是表达他们对英雄先烈的崇敬之情,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回忆和尊重。

  86岁老人,60多年一直“守护”昔日战友

                            
                                                            ▲王正芳(左)和烈士后代在对着烈士墓祭拜。  

    人物简介:

    在临桂县五通镇,有一个86岁的老汉王正芳,每逢清明,他都会去茅山村的一个烈士墓扫墓。这里埋葬的是他60多年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7名战友。解放后,政府修了一个烈士合葬墓。60多年来,很多幸存的战友陆续去世了,也有的战友走不动了,而他却从来没间断过,一直“守护”着昔日的战友。

    3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临桂县五通镇,见到了王正芳。虽然已是86岁高龄,但老人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敏捷。

    “我是请了钟点工才能去扫墓的。”他说,因为老伴这两年身体不好,已经瘫痪在床上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几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换尿布,但为了能去给战友扫墓,他就请了钟点工来帮忙护理半天。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跟他一起来到了烈士墓。墓在山上,天下着小雨,老人走起来却很轻松。

    走到山脚下的墓碑前,老人面色凝重。“兄弟们,我们又来看你了。”老人慢慢地摸着墓碑,嘴里念叨着战友的名字。

    “这个是被特务残害的,这个是跟敌人激战时牺牲的……”他一边念着名字,一边讲述当年的经历。说到动情处,不禁哽咽起来。

    记者在碑上看到,这里埋葬着17名1949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义宁县(现临桂的五通、宛田等乡镇)游击队员。王正方说,当年大家都在山上战斗过,解放后想想这些战友,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他说,他以前在灵川工作,但到了清明都会跟在世的战友们回到五通为牺牲的战友扫墓,特别是1985年离休回到五通后,他更是从不间断。原来一些在世的战友身体不错,扫墓的队伍也比较壮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战友已经去世,在世的战友也大多行动不便,现在能走的只有他一个了。他每年都来扫墓,就是为了给战友们一些慰藉。他说,虽然他年事已高,但只要在世,都会坚持下去。

    说起牺牲的战友,王正芳有些感慨,而最让他心酸的是战友王六三的事。王正芳告诉记者,当年自己是五通八中队的队长,整个队伍有120多人,王六三是当时的秘密交通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王六三被敌特抓住,杀害后尸体被绑在水车上,十分惨烈。后来有人帮他收拾遗体,单独修了一个坟墓。

    这些年来,王正芳和战友们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王六三的墓没有修好。因为当年条件有限,墓周边都是荆棘,根本看不出来是个烈士墓。

    “牺牲的时候已经很凄凉了,绝对不能让他死后还这样……”几年前,他就和其他战友商量着要为王六三修墓,但因各种原因耽搁下来。

    2011年,大家决定当年清明前一定要将墓修好。王正芳拿出一堆资料,记者看到了一份出勤表,上面显示从2011年2月28日起,他就开始跑有关部门联系工人、找材料,直到3月21日,修墓才完工,整整花了老人21天。

    王正芳说,为了修墓,他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坐半个小时的摩托来到山上。有时没有车,就步行3公里的泥路到山上。春天雨多,他时常撑伞冒雨督促工人施工。那些天,他每天在山上风吹雨淋12个小时,从施工图纸到盖土,每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生怕出差错,中午基本是吃个鸡蛋或者米粉草草了事。墓修好了,老人的心愿总算了却。

    “对已经牺牲的战友最好的告慰,就是在世的我们要更好地活下去。”他说,他们这些战友非常珍惜友情,以前还经常聚会。在1988年的时候,有人提出如果有人活到了80岁,就要给他做八十大寿。做了两年后,王正芳提出,如果有人活不到80岁的话,不是很遗憾吗?为了弥补这个遗憾,第三年,在为一个战友过八十大寿的时候,几十个战友聚在一起,同时为所有的人过生日。那天大家很高兴,每个人还得了一幅百寿图。

    随后,确实如王正芳所料,一些战友陆续过世,而现在他经常联系的只有几个人了。每次只要听到谁生病了,他都会去看望,隔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联系,询问对方的身体怎么样。他说,现在在世的战友都已是风烛残年,谁都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所以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

  99朵玫瑰,将你的“家”装扮得漂漂亮亮

                      
                                        看着与丈夫的合影,陈奶奶说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人物档案:

    陈若君,华侨,18岁时随着丈夫来到了桂林。从此她爱上了这里,不再打算离开。1999年,相濡以沫的丈夫去世后,她坚持一个人在桂林守候着丈夫,一守就是14年。每年清明的时候,她都会带着99朵玫瑰和美酒来到丈夫坟前,纪念他们的爱情。

    3月30日,记者来到陈奶奶家。“别看我家人都在新加坡和广州,但我早就是桂林人了。”初见陈奶奶的时候,她爽朗的笑声和谈吐让人完全猜不到她已经年过古稀。老人家笑呵呵地说,今年大儿子正赶上回来看她,她打算过两天就和大儿子、媳妇一起去看老伴。

    “我每年都会去看他的。如果儿子们忙,回不来,我就自己打车去。他葬在官帽山,打车要80多块钱呢,不过我不心疼。”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陈奶奶平时非常节省,但每到清明和做善事的时候就特别“大方”。

    说着,陈奶奶拿出了她准备的祭祀品,这些祭品她早在3月中旬就买回来了。陈奶奶的祭品很特别,除了传统的香、蜡烛外,还有一瓶二锅头和99朵玫瑰花。陈奶奶说,花和酒都代表着对老伴的爱,看着玫瑰将老伴的坟头妆点得漂漂亮亮的,她就打心眼里觉得欣慰。

    “我老伴在的时候,他一身的穿着都是我打理的,如今不在了,我也要帮他弄好啊。”陈奶奶念叨着。而她近些年也在慢慢改变着祭祀的方式,传统的元宝蜡烛纸钱买得越来越少,主要是以花和酒祭奠。而这些改变缘于7年前——— “以前我都是买蜡烛纸钱香的,有一天看见书上说,每年烧这些不环保,提倡说应该买花看望亲人。我想着我也要环保一把。”从此以后,陈奶奶每年都会买花去祭拜老伴。

    “以前花还便宜,一块一朵 ,现在 贵了 。”陈奶奶说,买花久了,卖花的小妹妹也认识她了。陈奶奶说,小姑娘还给她支招:“奶奶您提前一两天来买,我按平时的价钱卖给您。”

    陈奶奶和丈夫的感情很好。她先生姓艾,所以,给陈奶奶取了个昵称叫“陈艾君”。“我总叫他大哥,他大我11岁,平时走路,他都不准我走在他前面,怕危险,到哪里都让我跟在他后面的,我们从来都是一起行动的。”老伴因为肝硬化加上被人骗走了积攒多年的积蓄,一下子就离开了人世。“他是1998年二月初二走的,当时在医院抢救了3次,我就一直哭。”摆白喜酒那天,陈奶奶一直都不愿意出席……

    如今,陈奶奶的房间里挂满了她和丈夫的合影。每每提到以前的事,陈奶奶的话匣子就收不住:“我们家三代都是华侨。我是因为他才来桂林的。一来就觉得桂林这个地方好,空气好,我喜欢这里。”陈奶奶说。陈奶奶有两个儿子,都在广东。儿子们很孝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来看看母亲,可是大多数的时间,陈奶奶还是一个人守着房子。儿子几次想接她去广东,都被她拒绝了。“我不愿意,在这里过了那么久,习惯了。再说了,我们桂林山水好,我也许可以多活几年呢。”陈奶奶一直强调,她每个月有养老金,什么都不缺。但儿子说,他们知道,母亲执意留在这里,是舍不得离开去世的爸爸。“我现在身体也不如以前了,刚刚煎条鱼腰就疼。”陈奶奶说,“有一天,我也会死。他们在广州来回探亲不方便,到时候把我的骨灰撒到海里就好,思念留在心里就行了。

   悠悠漓江水,荡漾着对奶奶深深的思念

    人物档案:

    他们是温暖和睦的一家人,年迈的奶奶曾是他们最尊敬的人。思想前卫的奶奶在生前就提出,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够回归山水间。孝顺的儿孙们默默记下了老人的心愿。老人走后,家人在漓江上游选了一片最美的风景,把老人的骨灰撒入漓江。每年的清明前后,分散在各地的家人都会相约来到漓江边,用美丽花瓣和喃喃私语寄托一份温暖的思念。

    又是一年清明来到,远在深圳的韦女士心里又萌生了对逝去奶奶的深深思念:“因为假期短,我们一家人清明节不一定能回到桂林,但我们都会在各自心里怀念奶奶的样子,回忆她老人家曾经对我们的言传身教。”韦女士在电话中向记者诉说他们一家人与奶奶的浓浓亲情。

    “我的奶奶生长在旧社会,她读过书,当过老师,愿意接受新思想。”提起奶奶,韦女士话语中充满了崇敬之情。韦女士一家是天津人,上世纪80年代,她的父亲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桂林工作。父亲是家里的独子,因为爷爷去世早,只剩奶奶一人度过晚年。但奶奶的晚年并不寂寞。孝顺的父亲不管调到哪里工作,都会把奶奶带在身边照顾。“听我爸爸说,自从奶奶从北方来到桂林生活,就挺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也好。”韦女士说。

    在韦女士的印象中,奶奶是个知性且要强的人,她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充实。她喜欢读书看报,也十分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在饭桌上与儿孙们讨论时事政治。对儿孙辈,她更是经常循循善诱地教导,教他们认真做事、正直做人。不仅如此,奶奶随时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1997年邓小平去世,奶奶在电视里看到他的骨灰被洒向大海,觉得这是一种回归自然又节俭环保的好方式。她当时就跟儿孙们说了一句话:“我走后,你们也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里。”这句话被儿孙们默默地记在心里。

    2000年,94岁高龄的奶奶安详走完了她的一生。当一家人捧回老人的骨灰,在哀伤之时都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老人生前的心愿。“老人希望回归自然,我们也尊重她的意愿,这是最好的孝顺。”韦女士回忆道,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家人捧着奶奶的骨灰来到漓江上游一处岸边。“这个地方是父亲寻觅好久,精心为奶奶挑选的,这里有山、有水、有桥、有村庄,奶奶在这里一定能安息。”当奶奶的骨灰随着悠悠漓江水缓缓荡漾,一份浓浓的哀思涌上全家人的心头。

    韦女士说,奶奶走后,孙子、孙女们因为工作分散各地,有的在深圳、有的在南宁,还有的远在国外。但是每年清明节和春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大家都会尽量回到桂林。只要回到桂林,就一定会一起到漓江边奶奶安息的地方看一看,买上一束鲜花,揣上满心的回忆和怀念。有时还会坐在江边的石头上,陪奶奶说说话,告诉她儿孙们的近况,就像她未曾离开一样。

    “我很骄傲我有这样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如今,虽然大家各在一方,但会时常保持联系,一家老小专门建了一个QQ群。父母退休后经常来往桂林、南宁、深圳等地,在几个儿女的家里轮流养老,随时可以换个地方,换换心情。”韦女士感慨地说,“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对已故亲人最好的慰藉。”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上一个:桂林会议预定520万桂林人未来的“新追逐”
下一个:桂林会议组织桂林打响“建好城市 管好城市”攻坚战
 
 
 
 
友情连接:
广西国旅南宁会议 北海中旅北海会议 桂林火车票 桂林旅游 桂林会议公司 桂林国旅假期 桂林会议网 桂林网站建设
桂林机票酒店预订网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邮政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支付宝 信天游
 
首 页
|
桂林旅游
|
桂林旅游酒店
|
桂林会议
|
桂林旅游景点
|
桂林旅游新闻
|
联系我们
 
旅游许可证: L-GX-100273
网站备案号: 桂ICP备2021002601号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9145030055470159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