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桂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山水甲天下”。桂林不仅仅是山水美丽,桂林城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人杰地灵的城市。10月1日,一部名为《这就是桂林》的短片,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显著位置大屏幕播放。短短60秒的时间里,向世人展示了桂林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景、城市面貌等桂林“浓缩精华”。
记者在《这就是桂林》中看到,每一个精心雕琢的画面,都让人感觉到强大的城市形象宣传力度。短片一开始,是一幅卡通画,一个外国小男孩在抬头仰望远方的月亮山与大榕树。字幕打出:“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桂林。”这是引用1987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到桂林访问时所说的话。紧接着,卡通画中的人物与风景变成了实景。一个外国小伙来到了桂林,这是卡通画中的小男孩长大了。他拿着相机,来到了童年时向往的桂林,站在山顶俯瞰桂林城,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自己的童年梦想。
电影《刘三姐》中的经典曲目《山歌好比春江水》此刻同时响起,画面由桂林城、漓江、龙胜梯田、两江四湖等美轮美奂的场景切换着……天籁之声与一幕幕风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短片的主线仍然是这名外国小伙子,镜头仿佛是跟随着他的脚步,一点点了解桂林这座美丽优雅、热情好客的城市。短片的最后阶段,桂林市城徽象鼻山出现,外国小伙子站在漓江边,用画板一笔笔描出象鼻山,仿佛要将美丽的桂林收入画中,永久珍藏。字幕打出英文:ThisisGuiLin(这就是桂林)。
短短60秒钟,虽难以将所有的桂林风光纳入其中,但一个个最具桂林特色的标志性画面,已经在这一分钟内让人对桂林这个城市有所了解,有所向往。
当桂林山水已经世人皆知时,城市的形象宣传也变得尤为重要。记者从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当初拍摄这部纪录片,正是为了让桂林有一部高质量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从今年3月开始,有关部门就已经在筹划宣传片的拍摄。为了在片中全而精地将桂林形象展示出来,纪录片历时半年,经历了近二十次大小修改。市委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部长陈丽华参加了每一次修改。什么地方还要完善?什么地方需要修改?要用什么画面?大到镜头桥段,小到一帧画面,每一个细节,陈丽华给出了很多指导意见。
9月下旬,一部魅力十足的短片最终完稿。
今年,新华社在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二号楼最显著的位置之一租赁了一块高19.5米、宽12.2米的电子屏幕,向每天途经这一地区的50万人进行中国各地形象的推介。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宣传桂林形象的纪录短片《这就是桂林》亮相了。
当日纽约风和日丽,广场行人如织。当桂林形象片出现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时,不仅为当地华人欢度国庆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在告诉世界:这就是桂林!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