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安县一位年轻的父亲向晚报新闻调查栏目诉说了他的烦恼:前段时间,他2岁的儿子两次发烧去镇卫生院就诊,却都遭遇了拒诊,医生说,是上级通知他们不能接诊发烧的小孩。
一份由兴安县卫生局下发的《通知》规定,0至5周岁,发热在38℃以上的患儿需到定点医院进行手足口病排查和救治,非定点医院不得截留。而兴安镇卫生院不在定点医院之列。
无奈,年轻的父亲两次抱着儿子去到属于定点医院的县人民医院,经过漫长的排队等待得到了排查结果——— 两次发烧均因为普通感冒。
而在兴安,像这样因为这一《通知》而平添了不少烦恼的年轻父母还有不少,特别是那些住在大山里的人,在他们当地的乡镇卫生院被排除在定点医院之外时,他们不得不翻山涉水带孩子到山外去就诊。
在当地,人们普遍对这样一纸通知感到费解。
年轻父母们的抱怨
8月21日,记者来到兴安镇,一番寻访发现,有着类似经历和抱怨的幼儿家长不少。
“卫生院的医生判断应该是扁桃体发炎导致发烧,可就是不接诊,非得先去县医院做个手足口病的检查。”回忆前一次带女儿看病的经历,张明满是怨言。
那天晚上8点,刚满1岁的女儿哭闹不止,张明一摸额头,有些烫手,便赶紧和妻子抱着女儿去了兴安镇卫生院。坐诊医生说估计是扁桃体发炎,体温计测量是38℃,低烧。
但医生随后指着墙上张贴的一张通知告诉张明,接到县卫生局通知,凡是发热超过38℃的患儿,必须先去定点医院排查手足口病,如果不是,卫生院才可继续接诊。
在接不接诊的问题上,医生态度很坚决,两口子只好抱着女儿来到最近的一个定点医院——— 兴安县人民医院。
“很多家长带孩子在发热门诊排队、问诊、抽血化验,花了近2个小时才得到结果——— 只是普通感冒。”于是,两口子拿着这个结果又回到兴安镇卫生院,开了些感冒和消炎药。
回到家,张明一看时间,已是晚上11点。“往常半个小时不到就能看完的病,却被折腾了一个晚上。”
兴安镇卫生院在县城中心,平常就医的幼儿颇多,医师唐明学告诉记者,每天接诊患儿200个左右,发热患儿要占一半。“扁桃体发炎、支气管炎这些小儿常见病都会导致发热。”
但在县卫生局下发通知后,镇卫生院每天至少有近百个发热患儿来看病时就多了一道程序——— 先去定点医院排查手足口病。
虽然很麻烦,但毕竟都还在县城里。与之相比,兴安县漠川乡桥头村的村民莫玲带孩子去求医的路更显得艰难。
6月27日,莫玲3岁的儿子发烧,抱着去了村卫生所,医生说孩子发热已超过38℃,要去做手足口病检查。莫玲又抱着儿子去了一公里外的漠川乡卫生院,得到的答复是乡卫生院不在定点检查医院之列,她得去县里。
当时已是傍晚6点多,通往县城的末班车一个多小时前就已开走。无奈,莫玲回村卫生所买了些感冒药。但当晚孩子病情没有好转,哭闹了整晚。等到天一亮,莫玲也等不及班车了,心急火燎地花100元租了辆面包车赶往县城。
“可县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只是普通感冒,打了两瓶点滴,烧就退了。”
“卫生所里其实贴有手足口病的宣传画,症状是什么写得很清楚。我自己对照过,孩子根本没有得手足口病。”莫玲至今想不通,为什么就非得把人折腾到县城去做检查才给看病?
华江瑶族乡千祥村一位姓廖的村民告诉记者,今年6月,孙子发烧,乡卫生院也不能看病,他只好坐班车前往41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检查是不是手足口病,最后确诊也只是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我也知道手足口病的危险性,检查一下当然放心些,但为什么乡卫生院就不能检查呢?”
非定点卫生院的无奈
记者在漠川乡卫生院接诊处的墙壁上仔细阅读了这份《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规定,“凡是0至5周岁,发热在38℃以上的患儿,必须告知患儿家长将患儿转到手足口病定点住院救治医院或留观治疗医院进行排查和救治。门诊部、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不得截留上述病人”。
《通知》中确定,兴安县手足口病定点住院(留观)救治医院有7所,分别为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兴安两江医院,以及界首、湘漓、溶江、高尚这4个乡镇一级的中心卫生院。
也就是说,在兴安县目前10个乡镇卫生院里,兴安镇、漠川乡、华江瑶族乡、严关镇、白石乡、崔家乡等6个乡镇的卫生院,不能及时接诊发烧患儿,这些地方凡是0至5周岁、发热超过38℃的患儿,都必须远赴定点医院排查后才能接受救治。
记者走访了解到,兴安镇、漠川乡、华江瑶族乡等地的卫生院不论是“建议转诊”还是“拒诊”,都是在遵循这个规定。于是,这些地方年轻父母们大都选择前往县城定点医院,这也造成了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火爆”。
“这是死命令,我们必须遵行。”兴安镇卫生院医生唐明学告诉记者,在六七月份手足口病高发期,县卫生局会隔三差五前来检查门诊、输液室是否存在违反《通知》的现象,医生们能感觉得到县卫生局对《通知》的重视。
据了解,从2009年起,兴安县就有手足口病的发现。所以兴安镇、漠川乡和华江瑶族乡等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也告诉记者,以往,他们曾依照手足口病的症状进行初步排查,疑似手足口病才会建议患儿家长转至县医院治疗,而一些乡镇卫生院也曾诊治过一些轻度手足口病患儿。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石凤告诉记者,轻度手足口病并不可怕,诊治方式与治疗普通病毒性感冒差不多“有时开点板蓝根也就解决了”。
湘漓镇中心卫生院是此次《通知》所列的定点医院,该院医务科科长郭能说,轻度手足口病患儿除了发热,手掌、脚掌一般还会长疱疹,通过肉眼观察也可初步诊断,治疗所用的也只是一些基本药物,三五天便能治愈。
但面对违规后果很严重的《通知》规定,那些不在定点医院之列的乡镇卫生院都选择了严格执行,“建议转诊”。
《通知》中规定,违反者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其中相关条款是第六十九条第三款: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转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怎样才算疑似手足口病很难界定。因为个体差异,有些手足口病患儿没有明显症状,很可能导致误诊。特别是有了《通知》后,医生面临的风险更大,当然乐意建议患儿家长去定点医院排查,不敢轻易治疗。”漠川乡卫生院医务科科长夏毓贵说。
被“违反”的禁令
不在定点医院之列的乡镇卫生院迫于风险而直接“建议转诊”,但对那些偏远地方的患儿家长来说,去一趟县城真的不容易。
记者从兴安县人民医院了解到,在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期,这里一天排查发热患儿300多个,其中初诊为轻度手足口病患儿为100来个,比例大致为30%。
记者从兴安县卫生局获悉,今年截至8月23日,该县范围内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仅20例。
进入7月后,手足口病进入低发期,湘漓镇中心卫生院医务科科长郭能告诉记者,已经一个多月没发现手足口病患儿。
但“禁令”仍未解除,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迫使一些定点医院之外的乡镇卫生院甚至村卫生所开始在《通知》的执行力度上悄悄打了些折扣。
贴在漠川乡卫生院就诊处的《通知》,“在38℃以上”字样已不知被什么人涂黑。
“对有手足口病症状的患儿,我们仍会建议送县医院排查,但对一般的发热患儿,我们已恢复正常诊疗。”夏毓贵说。
在华江瑶族乡卫生院,正在坐诊的医师于映辉告诉记者,夜间有发热患儿来就诊,只要没有手足口病症状,一般都会接诊。“傍晚6点后,就没有班车了,去县城不方便。硬要家长去县城排查,说不过去。”
从8月初开始,兴安镇卫生院也开始接诊发热患儿。
漠川乡榜上村卫生一室原本贴在墙上的《通知》已被撕下。医师张忠琼告诉记者,已经开始正常接诊发热患儿。“有家长不愿大老远带着孩子去县城,就自己买些退烧药,等烧退下来,再回诊所看病。我觉得,这更耽误病情。”
“禁令”何时解除?记者来到兴安县卫生局。
“其实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要求乡镇卫生院、诊所和村级卫生室不得截留0至5周岁,发热超过38℃的患儿,但没能得到严格执行,我们也曾通报批评过,加上今年手足口病防治形势严峻,这才发出这则紧急《通知》。”兴安县卫生局副局长蒋建新说。
据蒋建新介绍,今年阴冷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易于引发手足口病的病毒滋生,导致手足口病传播范围较广,目前全县共有手足口病2795例。而更让他担心的是,经统计,引发这些手足口病的病毒中,EV71(一种肠道病毒)占到60%以上。“EV71引发的手足口病,症状不明显,而且轻症转为重症只需三四天时间。今年5月底,溶江镇金石片区就有一例手足口病病例,在村卫生室看病时被误诊,耽误了两三天,转到乡镇卫生院时已经转为重症,呼吸衰竭,救不回来。”
蒋建新还告诉记者,不将乡镇卫生院纳入手足口病防线并非县卫生局“自作主张”,而是根据自治区一份文件的要求。但记者与蒋建新一同翻阅文件存档时,一时未能找到这份文件。
不过记者看到,桂林市卫生局今年5月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规定,“按自治区卫生厅要求,诊所、村及村以下医疗机构不得滞留5岁以下发热儿童”。从这个紧急通知中看,乡镇卫生院不在“不得滞留”之列。
那为什么兴安县卫生局将“不得滞留”的医疗机构扩大到乡镇卫生院?他们不具有排查治疗手足口病的能力吗?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专业儿科医生,技术经验不足,让人不放心。就连县中医院因为没有专业儿科医生,所以也没列入定点范围。此外,乡镇卫生院也没有条件划分出防止交叉感染的专门病区和医护人员,所以不适合承担排查、治疗手足口病的工作。”蒋建新说。
而对于这一纸“禁令”给偏远乡镇患儿家长带来的不便,蒋建新表示,这只是针对手足口病高发期的一个临时通知,从7月底开始就已放松监管,至于何时解除,“上级部门没有解除,我们也不能擅自做主”。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