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市民政局联合开发的市民政医疗救助经费即时结算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这意味着下月1日起,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在医院看病后,可直接在其结算窗口“一站式”办理医疗救助。据了解,我市也是全区首个推行该系统的城市。
这套系统究竟如何运行?记者来到此前已试运行该系统的灵川县人民医院一探究竟。在这里,记者遇到了住院已半个多月的农村低保户周玉珠,她告诉记者,自己中风住院以来,除了入院时交了低保证,至今也没人催她交纳过任何费用。
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周玉珠的医疗费已达6500多元,之所以不用“花钱”,是因为医院的收费管理系统已与县民政医疗救助系统实现对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记者进入了医院电脑上的这套系统,轻点鼠标,周玉珠的家庭、收入等情况以及每天用什么药、花多少钱都一目了然。“入院时,周玉珠只需在2天内出示低保证明和身份证,就能先住院。截至目前,扣除参加新农合和医疗救助政府负担部分,她本人只需补交1400多元。”
据市民政局低保办主任蒋晓金介绍,我市自2005年进行城乡医疗救助试点以来,救助水平和救助范围都大大提高。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409.51万元,累计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等23万余人。
不过,在实施救助过程中,也有一些“软肋”。蒋晓金说,过去,医疗救助条例规定,困难群众需要凭医疗机构开具的发票进行报账,“困难群众本来就缺钱支付医药费。可不交钱,医院又不能出具发票,没有发票,就报不了账。这套系统出来后,问题就解决了。患者出院时,只需交纳个人负担部分的医疗费用。”
而且,这套系统也提高了办事效率。“以前,申请医疗救助需要持户口簿和其他相关证件,到户籍所在地社区或乡(镇)提出书面申请盖章后,拿着医院结算单到县区民政局报账。现在,一切由后台处理、医院代为跑腿,困难群众省力又省心。还能避免‘人情保’、‘关系保’的发生。”蒋晓金说。
据了解,除了灵川县人民医院以外,目前,全市还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社会福利医院5家医院与这套信息系统实现了联网,9月起可实现“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蒋晓金表示,今后将在全市各家医院推广这套系统,让所有困难群众享受医疗救助时无需再跑“二趟路”。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