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桂林市已有龙胜、资源两县纳入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个秋季开学,恭城也被列入自治区营养改善计划试点,雁山区则有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享受市“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资助。但是,全市仍有很多很多的贫困山区学生期待着一顿热腾腾的免费午餐。
在桂林晚报启动免费午餐“3元计划”前,记者已就桂林贫困山区孩子的午餐状况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调研采访。
2011年11月25日,中午12时20分,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小学。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争先恐后从教室里出来,手里拎着小小的饭盒,向食堂跑去。
从2011年9月起,这个学校开始每天供应免费午餐,有肉有菜,还有一个鸡蛋。这顿免费午餐,就得益于爱心企业的赞助。
人们不禁会问:在没有“免费午餐”之前,山区学校的孩子们吃什么?难道他们吃不饱吗?
而这样靠爱心来支撑的“免费午餐”和为数不多的试点,又能持续多久?它什么时候才能惠及所有山区小学的孩子们?
三元钱带来的幸福
段慧珍今年13岁,永福县永福镇坪岭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她的同学们一样,显得比同龄的城市学生瘦弱。
段慧珍和妹妹以及70多岁的爷爷住在山里,到学校要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
记者跟随段慧珍回家,两碗水煮大白菜,一小碗自家腌的辣椒,配上一锅白饭,就是段慧珍祖孙三人的晚餐。
校长吕珍琼感慨,要不是有免费午餐,一些学生想吃上一顿有肉有蛋的饱饭真的不容易。
记者在永福坪岭小学看到这样一顿免费午餐:豆腐炖肉、炒莴笋和油豆腐。这样的饭菜,显然比段慧珍在家吃的要好。
校长吕珍琼介绍了一个穿红衣服的男生,说:“这个学生父母离异,父亲总在山上干活。他一个人在家,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的。你看,已经四年级了,身高才一米一。”
“在学校,他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老师心疼他,总是让他来加饭。”老师心里清楚,即使在家,他也不一定能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
永福县教育局局长韦庆嘉说,在永福的乡村小学里,这样的学生很多,他们回家路途很远,午饭就是从家里带来的剩饭,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往往得不到必需的营养。
龙胜马堤乡里市小学,共有84名学生,来自努旦、欧子等5个自然屯,大部分学生步行回家需要2个小时左右。
没有免费午餐前,里市小学曾得到世界银行贷款补助,每位学生每天1元钱。校长杨会说:“1元钱,只能保证学生有饭吃,有蔬菜,哪有肉蛋。”
距离里市小学5分钟车程的东升小学,没有免费午餐前,孩子们是自己背柴和米到学校,老师义务帮煮饭。学生带的多是南瓜、青菜等自种蔬菜,有的学生甚至只带一块豆腐乳来下饭,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下饭的菜,只吃白饭。老师告诉记者,有时会烧一锅清水,放点盐,给孩子们当热汤喝。
去年秋季开学,世行贷款结束,这2所学校又获得热心企业资助免费午餐,达到每人3元的餐标,每餐两个菜,必须有肉,每个学生另发一个鸡蛋。
“学校的饭有肉,真的很好吃。”学生们都这样说。
据老师们介绍,这里的学生大多家庭贫困,平时难得吃到有营养的午餐,普遍长得矮小、瘦弱。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9岁,平均身高却只有95厘米左右。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国际儿童成长标准,9岁男孩的身高应是126.5-137.8厘米,女孩应是125.7-138.7厘米。
东升小学校长杨艳三说,按照现在的物价,区区3元钱,看上去什么也做不了,但在山区的小学校里,却能给孩子们带来一顿有肉有蛋的饱饭。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两位校长告诉记者,免费午餐还带来了让人惊喜的结果:由于家长不用为孩子伙食费担心,很多辍学的学生又回来了,家长也乐意给孩子买学习用品了。
免费午餐在桂林
俗话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么,龙胜里市、东升两所小学的“免费午餐”从何而来?
经常玩微博的人可能会注意到,2011年,一个“免费午餐”公益项目逐渐兴起,它由国内500多名记者和数十家新闻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借助微博平台,募集资金给山区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
里市小学和东升小学的免费午餐就得益于这个项目,其资金由南京雅智广告公司等爱心企业赞助。
免费午餐的费用支出情况,两位校长都通过手机定期发送到微博上。
记者在“桂林龙胜里市小学”、“桂林龙胜东升小学”的新浪微博上,看到了他们的“账本”。
“11月25日,东升小学用餐人数106人,消耗鸡蛋106个,计77.5元,大米22斤,计50.6元,鸭肉12.5斤,计162.5元,水豆腐34块,计20.6元,油盐约计6元,合计317元。剩余2539.78元。学校采购鸭肉12.5斤,单价13元每斤,合计162.5元。水豆腐34块,单价0.6元每块,合计20.4元。总合计182.90元。”
杨会校长说,免费午餐开支由几位老师分别记账、核算,校长签字。
“乡中心校的校长和会计会不定时下来抽查。”东升小学校长杨艳三说,“有的学生家长也不时抽空来看一下。”
杨艳三校长说,她很乐意有人来监督,越透明,社会越认可,这样的资助就能更长久些,“孩子们就能多吃饱些。”
据悉,龙胜现有在校小学生15000名左右,也就是说,享受了免费午餐的里市、东升两所小学近200个孩子仅占一成多。还有无数山区孩子,都在期待着“免费午餐”。
永福县的2个“免费午餐”试点则来自官方,分别是永福镇坪岭小学和龙江乡的龙隐村龙应民族学校。
坪岭小学吕珍琼校长介绍,坪岭小学有113名学生,没有免费午餐前,学生交伙食费,由老师抽空帮忙煮饭。虽然在学校能吃上有肉的饭菜,但回家后,孩子们的伙食仍很差,跟段慧珍家的情况差不多。
学校的伙食费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很多都欠着,追不回来,学校只好帮垫着。”吕珍琼说。
目前,这仅有的2个试点的资金也很有限,主要满足家庭特别贫困和路途远的学生,坪岭小学113名学生中,也只有63名学生能享受到这样的免费午餐。
龙应民族学校罗茂秀校长告诉记者,这里的小学生几乎都是少数民族,共130名,除学前班的40个学生要交伙食费外,其他学生都可以吃上免费午餐。
永福县教育局局长韦庆嘉介绍,2011年秋季,县财政共一次性拨出30万元开展免费午餐试点。
免费午餐在中国
免费午餐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希望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中国学生能免于饥饿。
计划最初源于一位支教女教师的眼泪。2011年2月26日,在天涯社区2010年年会,一个叫小玉的支教女老师讲述,她的学生都没有午餐,她端着饭盒,却无法面对他们的热望眼神,而不得不快步走进自己宿舍吃饭。
在场的人都很震惊,决定去她的学校,给小朋友建一个食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记者邓飞发微博约了数家媒体记者到贵州调查,带着深圳企业家王树春捐的2万元钱,尝试在一所学校建一个食堂。
与此同时,天涯社区商务运营总监梁树新也领着一帮志愿者在贵州行动。4月1日,贵州毕节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205名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4月2日,邓飞和一帮媒体人帮助花溪乡沙坝小学169名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
接下来,志愿者们与中国福基会达成共识,开始公布捐款账号,捐款在3天内突破5万元。
项目急速扩张,4月17日,一个叫刘嵘的广州企业家在微博上称愿意支持“免费午餐”,谁转这条微博,他就捐款9元。微博再度燃烧,最后转发10万多条,刘嵘捐款90多万元。
微博让“免费午餐”形成一个巨大磁场,吸纳着爱心。自2011年4月2日启动至今,募得善款数千万,得到拨款的学校超过百所。
这项民间行动引起了政府的关注。
201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免费午餐”期待政府接棒》,指出“免费午餐背后隐含着营养权这项基本的权利,它与生命健康权息息相关,也关乎社会公平公正、长远发展。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支持,提供保障这一权利的法律程序和服务,本是政府应尽之责。”
大家都知道,只有政府出手,普惠更多的贫困学生才能成为可能。2011年7月,国家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启动民族县、贫困县农村免费午餐试点工作,并将宁夏确定为首批试点省区。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
民间慈善人士欣喜之余也冷静指出,国家政策实施需要过程,从中央作出决定到拨款变成午餐需要时间;另外,国家的补助标准是一天3元钱,平均到一日三餐每餐才1元钱,与3元一餐的标准还有差距,暂时还无法取代“免费午餐”。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存在贫困学生的营养午餐需求,民间的免费午餐公益计划就值得做下去。
免费午餐的桂林期待
获得“免费午餐”资助的学校是幸运的,但缺口依然存在。
永福坪岭小学校长吕珍琼说,老师们最担心的是“‘免费午餐’吃了今天没有明天了”。
龙胜的杨会校长告诉记者,该校申请的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免费午餐,最短只供应2个月,最长的有2年。两位校长担忧,“这批孩子毕业了,后来的孩子怎么办?”
记者从桂林市教育局获悉,按照自治区下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通知,每个市按所辖县区30%的比例选择试点,桂林正在制定落实计划。
这也意味着全市还有70%的县区未能列入计划。据了解,桂林目前符合自治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约有1400多所,学生约30万人。要解决所有孩子的免费午餐,每年需要投入过亿的巨资。
不过,记者从教育部门欣喜地获悉:除了今年春季,龙胜、资源进入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行列外;今年秋季,恭城瑶族自治县也被列入自治区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同时,雁山区6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将享受桂林市“营养改善计划试点”的资助。
这几个试点的启动,将近有5万山区学生因此受益。
但如果按照30多万学生符合“营养改善计划”计算,还有20多万山区学生的在校午餐状况仍然很糟糕,他们所渴望的热腾腾的免费午餐,仍需来自民间的努力和爱心。
“我们也期待有民间的慈善力量加入。”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
免费午餐的试点数量有限,而期待它的孩子们却很多很多,这样的期待,呼唤更多的民间力量加入到帮助他们的行动中去。
山区贫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在等待着,我们满心希望,别让孩子们等得太久太久。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 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