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活网讯(见习记者 秦紫霞 ) “浓情满七夕,本商场七夕期间低至7折,为您的浪漫添把火。”王小姐无奈地按下了手机删除键。这已经是这些天她收到的第21条七夕促销广告了。王小姐告诉记者,从20日开始,关于七夕促俏的各种广告让她不堪其扰。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素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随着中国传统节日的不断升温,俨然成了商家热捧的促销节。
玫瑰依然受宠 团购正在走俏
西餐、玫瑰、巧克力、玉镯、红酒……凡是能与爱情挂上边的,都被商家拿来渲染浪漫。连保险公司也不例外。一家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正策划利用七夕节这个噱头,进行一次节日促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街小巷的许多商铺,巧克力、情侣衫、各种商品礼盒等都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正阳路的一家饰品店更是挂出了大幅宣传广告“七夕节,七宗‘最’”的标语,主打情侣饰品,引得不少顾客驻足挑选。桂林市某大型商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年,七夕的热潮在不断升温,他们商场也加大了对七夕的促销宣传力度,虽然与2月14日情人节铺天盖地的宣传相比略显单薄,但促销力度明显比去年大了许多。
素有“爱情代言人”之称的玫瑰花依然备受“宠爱”。在榕荫路的几家花店记者发现,许多花店门口都打出了鲜花接受预订的广告。花店老板说,想要当天买花最好是提前预订,以保证备货充足。他表示这两天的生意不错,许多客人前来咨询预订。这两年七夕受到了重视,以玫瑰为主打的鲜花能比前几年多卖出三分之一。目前玫瑰花每枝约6元左右,七夕当天单枝玫瑰花估计会卖到10元左右。
实体店打折造势,更多的商家将促销眼光盯在了网络上。在淘宝网搜索“七夕礼物”一词,出现的“宝贝”数量有764182个。而桂林生活网等网站关于七夕的打折促销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标题为“七夕相遇浪漫西餐,仅售68元”的团购餐才推出不到30分钟,就吸引了近50人购买。
市民普遍反应冷淡:“不会过七夕”
与商家的热捧不同的是,不少市民对于七夕不太感冒。“七夕未到,我就已经想逃走了。不管你走到哪里,手机、广告、朋友等等都不断提醒你,七夕要到了。”蒋小姐抱怨道。
“七夕过的是阴历,以前很少有人会记得。能记起的也是乞巧节等美丽传说,然后最多和心爱的人互诉衷肠。”家住中心广场社区的孙老先生告诉记者。“这几年,日子还没到,满世界宣传。怎么弄得越来越变味了?”孙老先生说。
与孙老先生不同的是,大学刚毕业的小王感到的是巨大的压力。“七夕就和情人节一样,大家都在过,不过不行!不然女朋友又该生气了。”小王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买玫瑰花150元左右,买巧克力等礼物200元左右,吃饭200元左右,看电影100元左右。一个七夕下来,足足要花近700元。而且礼物还不能没创意,不然显得不诚心。说到礼物,小王说他又开始头疼了。
七夕也许与“浪漫”无关
“七夕节其实以前在桂林不太流行。”老桂林人赵奶奶告诉记者,最传统的七夕节其实和情人节无关,仅仅是女孩子们的节日。七夕节晚上,女孩们穿针引线,学习女红,祈祷福禄平安和美好姻缘。而至于七夕什么时候变成情人节的,赵奶奶说她也不清楚。“也许是牛郎织女的传说被引用了吧。我活了80多年,也就是这几年才开始知道七夕可以被当做情人节的。”赵奶奶说。
一些社会学专家呼吁,七夕应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不能让七夕变了味。民俗专家赵老师表示,目前,七夕节的商业元素已蔓延至各个角落,七夕俨然成了消费节。“‘七夕’的内涵不应该仅仅只有浪漫,它之所以变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很深的文化内涵的。商家们不能只围绕着爱情、和浪漫做文章。应该挖掘出七夕更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市民们接受。”赵老师认为,通过商场促销等方式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七夕节,但七夕节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应该保留下来。“比如,策划一个心灵手巧的女生选拔赛就是不错的形式。”
桂林会议旅游网转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