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中午,退休工人唐长久正在帮助市民维修手表。
转眼间,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整整50年了。50年来,人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经久不衰。昨天上午,我市启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顶风冒雨走上街头助人为乐。
●活雷锋温暖桂林城
尽管天公不作美,但寒冷的天气并未降低志愿者们学雷锋的热情。从中心广场到三里店大圆盘,从南门桥小游园到叠彩区政府广场,处处可见学雷锋的身影。
在中心广场旁的学习雷锋志愿服务一条街上,今年62岁的唐长久一大早就向朋友借了一套桌椅,请人用毛笔写了“退休老工人学雷锋为民服务点”十几个红字当“招牌”,义务为市民修理钟表。在记者的印象中,每年学习雷锋活动日都能看到唐伯伯的身影。仔细和他攀谈起来,才得知唐伯伯已经连续20多年参加学雷锋活动。
“1970年我才二十出头,通过自学懂得了修理钟表的技术。那个年代戴手表的人多,很多人的手表坏了都找我帮忙,我都是免费帮他们修好的。”从学会修钟表到现在有40多年了,唐伯伯义务帮人修钟表也坚持了40多年,究竟修过多少钟表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唐伯伯说,他们这一辈人受雷锋精神的影响很大,每次帮助他人都感到十分光荣,久而久之,助人为乐成为了一种习惯。
与唐伯伯一样,今年75岁的刘继琼也来到活动现场。从东华社区居委会退休的她,平日里除了照顾老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社区的义务工作上。
“算起来我比雷锋大3岁,但我还是要向他学习,所有人都应该向他学习,这样社会才会有温暖,才会像一个大家庭。”刘奶奶说完,现场高声唱了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那精神头把大家都逗乐了。
●新时期更需要雷锋精神
启动仪式上来了不少小学生。记者采访发现,很少有同学能够说出一到两个雷锋的故事,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雷锋叔叔乐于助人、勤俭节约、有钉子精神。
对于雷锋精神,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今年11岁的林新华刚上小学四年级。在他看来,好好学习,尊老爱幼就是学雷锋。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倩兰则认为,学雷锋除了乐于助人外,还包含了爱岗敬业和踏实工作。
尽管理解不同,但在目前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雷锋精神实际上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今年72岁的退休教师王理桦认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团结友爱和积极进取都是雷锋精神。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雷锋这个人物已经有些遥远。但是,雷锋精神没有过时,特别是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个人利益、个人得失面前,雷锋精神应该成为做人的标杆,经常对比衡量一下自己的行为,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王理桦说。
●学习雷锋从小事做起
雷锋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被全国人民永远记在了心里。记者在依仁路采访时,就被一对父子的举动所吸引。在一个个学雷锋摊点的背后,这对父子手中各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们不时弯腰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投进一旁的垃圾箱内。
看见记者前来,这位年轻的父亲还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说,自己原本是带着孩子想到步行街买衣服的,正好看到这有学雷锋的活动,就临时做出了捡垃圾的打算。
“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学习雷锋可以从身边任何一件小事做起。”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的,如今又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其实只要每个人都能多为他人着想一点,人人都是活雷锋。”他笑着说。当记者问他和儿子的姓名时,这对父子却以“学习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为由婉拒了。
雷锋精神最感动我们的一个方面在于,做好事不止于一件、两件,不止于一天、两天,而是长期地助人为乐。昨天在活动现场,记者欣喜地发现,学习雷锋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多的志愿者是希望以活动为平台寻找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桂林海关青年志愿者团队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借学雷锋服务月向社会发出了“关爱老人、温暖陪伴”的倡议,希望找到一些很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给他们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