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西街上,陈桥明随时留意异常的举动。
 西街墙角,陈桥明在蹲守。
 陈桥明在街头制服扒手。
在阳朔,提起反扒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到一个人—— “桥哥”,他是阳朔县反扒队的队长陈桥明。
10月15日,记者初次见到陈桥明,这位刚到而立之年的反扒民警正在阳朔西街巡逻。一身休闲便衣,1.7米高的个头,双眼炯炯有神,不时观察着街上众人的神态、动作。
“我在街上转一圈,扒手基本上都散了。”陈桥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而这句话的背后,包含了他几年来反扒路上的鲜血和汗水。
陈桥明曾在北京中央警卫团服役5年,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和胆识。在陈桥明的印象中,从警之初反扒队还没成立,当时在阳朔作案的扒手几乎达到“猖獗”的地步:在西街、游客码头、停车场和车站等地方,扒手三五成群结伴作案。2008年8月,阳朔县反扒队成立,陈桥明“顺理成章”地担任了反扒队长。
阳朔西街每年中外游客达到数百万人次,扒手的行径让游客和商户深恶痛绝。反扒队一成立,陈桥明将目标首先放在了西街。他带领反扒队员散布在西街各角落,从下午6时到次日凌晨1时,西街上都有陈桥明和队员们的身影。西街反扒形势好转后,陈桥明又带领队员转战游客码头、停车场、客运班车停靠点和集市等扒手经常出没之地。
反扒工作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危险程度不言而喻。但每次看到扒手作案,陈桥明都不会手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已融入骨子里的军人正义感,让我看到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受损害时,不能漠视不管。”
2009年10月,叠翠路一家酒店前,3名扒手偷了一名游客的手机后,迅速逃跑。等到队员增援已来不及了,陈桥明撒腿就追了上去。3名扒手正暗自高兴时,陈桥明左右开弓,一招反锁敌喉放倒两人,再一个飞踹制服逃跑的另一名扒手。2010年元宵佳节,一名惯扒在农贸市场窃得钱包,被陈桥明追上时,扒手掏出一个注射针头威胁:“我是吸毒的,敢上来我就扎你身上。”陈桥明顺手抄起一根木棍,将扒手的针头打落后制服了扒手……
类似的反扒场景,陈桥明已记不清具体经历了多少次。但他确切清楚的是:栽在他手上的扒手至少有120人次。阳朔县公安局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阳朔县范围内扒手作案较2008年下降了70%;而作为反扒重点的西街,2010年全年未发生一起扒窃案。
久而久之,阳朔的惯扒都传开了“桥哥”的名声:“下手狠”,在他眼皮底下作案很难逃脱。
如此一来,阳朔的惯扒对反扒队队员的脸都已熟识。这也给陈桥明和队员们的反扒工作出了新的难题:只要他们一出动,扒手就闻风而散。扒手和反扒队员们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
陈桥明及时调整了反扒思路:依靠群众,给他们发警民联系卡,有案情及时向他们通报。如今,陈桥明走在西街上,不少商户主动上来打招呼,并聊聊近些天看到的情况。此外,他们还采取秘密蹲守和公开巡逻相结合的方式,以震慑蠢蠢欲动的扒手。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