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8月20日出席广东佛山某活动时称小学生给父母洗脚是愚孝,许多传统文化应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她同时表示,不赞成儿童穿汉服学习古文化,这样恢复传统文化“只是一种表象”。 时下大兴国学教育,在父亲节、母亲节这些节日里,一些中小学还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学习感恩。近年来,让孩子为父母“洗脚”似乎成了许多学校开展孝心和感恩教育的“必修课”。 对此现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就表示反对。他说,“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推翻,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感到两个人养家里4个老人觉得责任重大,这才是最本质的孝道与家庭责任感,根本就不需要把父母的脚洗洗才能体现。许多传统文化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讲究的是对等的尊重。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子女应有的品德。对于成年子女来说,孝道的内容既包括物质方面的赡养,如保障老人的吃、穿、住、医,又包括精神方面的抚慰,如常陪老人聊天,经常交流感情等等。孝道存乎于心,其实质就是真心实意地敬老、爱老、助老。 而所谓的“愚孝”,则是让子女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来满足父母的需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配偶及孩子的利益,一味地对父母做出牺牲。
新华网的一篇文章评论到:中国的传统伦理向来不排斥相互尊重的中庸与辨证,“尊老爱幼”就是例证,而且就“代际”交往的现实而言,子女对父母的回报远远不及其对自己孩子的关爱。以“洗脚”为例,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为其洗过多少次脚,孩子为父母洗一次脚,怎么就“不对等”了? 现在社会,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倡导和树立孝道,提升道德教育,重在身体力行。我们可以反对“洗脚”的单一形式,但不能排斥感恩教育。只有让父母懂得平等待人的育儿之道,让孩子常怀知恩图报的敬老之心,社会才会有和谐融洽的代际关系,也才会培育出一代满怀爱心、有责任感的“中国娃”。
四川日报的文章说到:如今,许多学校片面理解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给父母洗脚、跪拜老师、穿汉服行旧礼,动不动还来个集体仪式,貌似在宣扬传统文化,实则只是学校在作秀罢了。在这个日益开明的新时代,与其把孩子培养成食古不化的稻草人,倒不如加强法制教育、灌输现代社会道德理念,培养出有独立自主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的合格公民。
桂林会议旅游网http://www.glcits.com
|